8张图带你全面了解kafka的核心机制

博客 动态
0 261
羽尘
羽尘 2023-05-17 11:55:10
悬赏:0 积分 收藏

8张图带你全面了解kafka的核心机制

前言

kafka是目前企业中很常用的消息队列产品,可以用于削峰、解耦、异步通信。特别是在大数据领域中应用尤为广泛,主要得益于它的高吞吐量、低延迟,在我们公司的解决方案中也有用到。既然kafka在企业中如此重要,那么本文就通过几张图带大家全面认识一下kafka,现在我们不妨带入kafka设计者的角度去思考该如何设计,它的架构是怎么样的、都有哪些组件组成、如何进行扩展等等。

kafka基础架构

现在假如有100T大小的消息要发送到kafka中,数据量非常大,一台机器存储不下,面对这种情况,你该如何设计呢?

很简单,分而治之,一台不够,那就多台,这就形成了一个kafka集群。如下图所示,一个broker就是一个kafka节点,100T数据就有3个节点分担,每个节点约33T,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了,还能提高吞吐量。

  1. Topic: 可以理解为一个队列,一个kafka集群中可以定义很多的topic,比如上图中的topicA
  2. Partition: 为了实现扩展性,提高吞吐量,一个非常大的 topic 可以分布到多个 broker(即服务器)上,一个 topic 可以分为多个 partition,每个 partition 是一个有序的队列。比如上图中的topicA被分成了3个partition
  3. Replica: 副本,如果数据只放在一个broker中,万一这个broker宕机了怎么办?为了实现高可用,一个 topic 的每个分区都有若干个副本,一个 Leader 和若干个Follower。比如上图中的虚线连接的就是它的副本。
  4. Leader: 每个分区多个副本的“主”,生产者发送数据的对象,以及消费者消费数据的对象都是 Leader
  5. Follower: 每个分区多个副本中的“从”,实时从 Leader 中同步数据,保持和Leader 数据的同步。Leader 发生故障时,某个 Follower 会成为新的 Leader
  6. Producer: 消息生产者,就是向 Kafka broker发消息的客户端,后面详细讲解。
  7. Consumer: 消息消费者,向 Kafka broker 取消息的客户端,多个Consumer会组成一个消费者组,后面详细讲解。
  8. Zookeeper:用来记录kafka中的一些元数据,比如kafka集群中的broker,leader是谁等等,但Kafka2.8.0版本以后也支持非zk的方式,大大减少了和zk的交互。

kafka生产者流程

前面通过一张图片讲解了kafka整体的架构,那现在我们来看看kafka生产者发送的整个过程,这里面也是大有文章。

在消息发送的过程中,涉及到了两个线程——main 线程和 Sender 线程。在 main 线程中创建了一个双端队列 RecordAccumulatormain 线程将消息发送给 RecordAccumulatorSender 线程不断从 RecordAccumulator 中拉取消息发送到 Kafka Broker

  1. 在主线程中由 kafkaProducer 创建消息,然后通过可能的拦截器、序列化器和分区器的作用之后缓存到消息累加器(RecordAccumulator, 也称为消息收集器)中。
  • 拦截器: 可以用来在消息发送前做一些准备工作,比如按照某个规则过滤不符合要求的消息、修改消息的内容等,也可以用来在发送回调逻辑前做一些定制化的需求,比如统计类工作。
  • 序列化器: 用于在网络传输中将数据序列化为字节流进行传输,保证数据不会丢失。
  • 分区器: 用于按照一定的规则将数据分发到不同的kafka broker节点中
  1. Sender 线程负责从 RecordAccumulator 获取消息并将其发送到 Kafka 中。
  • RecordAccumulator 主要用来缓存消息以便 Sender 线程可以批量发送,进而减少网络传输的资源消耗以提升性能。
  • RecordAccumulator 缓存的大小可以通过生产者客户端参数 buffer.memory 配置,默认值为 33554432B ,即 32M
  • 主线程中发送过来的消息都会被迫加到 RecordAccumulator 的某个双端队列( Deque )中,RecordAccumulator 内部为每个分区都维护了一个双端队列,即 Deque<ProducerBatch>, 消息写入缓存时,追加到双端队列的尾部。
  • Sender 读取消息时,从双端队列的头部读取。ProducerBatch 是指一个消息批次;与此同时,会将较小的 ProducerBatch 凑成一个较大 ProducerBatch ,也可以减少网络请求的次数以提升整体的吞吐量。ProducerBatch 大小可以通过batch.size 控制,默认16kb
  • Sender 线程会在有数据积累到batch.size,默认16kb,或者如果数据迟迟未达到batch.sizeSender线程等待linger.ms设置的时间到了之后就会获取数据。linger.ms单位ms,默认值是0ms,表示没有延迟。
  1. SenderRecordAccumulator 获取缓存的消息之后,会将数据封装成网络请求<Node,Request> 的形式,这样就可以将 Request 请求发往各个 Node 了。
  2. 请求在从 sender 线程发往 Kafka 之前还会保存到 InFlightRequests 中,它的主要作用是缓存了已经发出去但还没有收到服务端响应的请求。InFlightRequests默认每个分区下最多缓存5个请求,可以通过配置参数为max.in.flight.request.per. connection修改。
  3. 请求Request通过通道Selector发送到kafka节点。
  4. 发送后,需要等待kafka的应答机制,取决于配置项acks.
  • 0:生产者发送过来的数据,不需要等待数据落盘就应答。
  • 1:生产者发送过来的数据,Leader 收到数据后应答。
  • -1(all):生产者发送过来的数据,Leader和副本节点收齐数据后应答。默认值是-1,-1 和all 是等价的。
  1. Request请求接受到kafka的响应结果,如果成功的话,从InFlightRequests 清除请求,否则的话需要进行重发操作,可以通过配置项retries决定,当消息发送出现错误的时候,系统会重发消息。retries表示重试次数。默认是 int 最大值,2147483647
  2. 清理消息累加器RecordAccumulator 中的数据。

kafka消费者流程

原来kafka生产者发送经过了这么多流程,我们现在来看看kafka消费者又是如何进行的呢?

Kafka 中的消费是基于拉取模式的。消息的消费一般有两种模式:推送模式和拉取模式。推模式是服务端主动将消息推送给消费者,而拉模式是消费者主动向服务端发起请求来拉取消息。

kafka是以消费者组进行消费的,一个消费者组,由多个consumer组成。形成一个消费者组的条件,是所有消费者的groupid相同。

  • 消费者组内每个消费者负责消费不同分区的数据,一个分区只能由一个组内消费者消费。如果向消费组中添加更多的消费者,超过主题分区数量,则有一部分消费者就会闲置,不会接收任何消息。
  • 消费者组之间互不影响。所有的消费者都属于某个消费者组,即消费者组是逻辑上的一个订阅者。

那么问题来了,kafka是如何指定消费者组的每个消费者消费哪个分区?每次消费的数量是多少呢?

一、如何制定消费方案

  1. 消费者consumerA,consumerB, consumerC向kafka集群中的协调器coordinator发送JoinGroup的请求。coordinator主要是用来辅助实现消费者组的初始化和分区的分配。
  • coordinator老大节点选择 = groupidhashcode值 % 50( __consumer_offsets内置主题位移的分区数量)例如: groupid的hashcode值 为1,1% 50 = 1,那么__consumer_offsets 主题的1号分区,在哪个broker上,就选择这个节点的coordinator作为这个消费者组的老大。消费者组下的所有的消费者提交offset的时候就往这个分区去提交offset
  1. 选出一个 consumer作为消费中的leader,比如上图中的ConsumerB
  2. 消费者leader制定出消费方案,比如谁来消费哪个分区等
  3. 把消费方案发给coordinator
  4. 最后coordinator就把消费方 案下发给各个consumer, 图中只画了一条线,实际上是有下发各个consumer

注意,每个消费者都会和coordinator保持心跳(默认3s),一旦超时(session.timeout.ms=45s),该消费者会被移除,并触发再平衡;或者消费者处理消息的时间过长(max.poll.interval.ms=5分钟),也会触发再平衡,也就是重新进行上面的流程。

二、消费者消费细节

现在已经初始化消费者组信息,知道哪个消费者消费哪个分区,接着我们来看看消费者细节。

  1. 消费者创建一个网络连接客户端ConsumerNetworkClient, 发送消费请求,可以进行如下配置:
  • fetch.min.bytes: 每批次最小抓取大小,默认1字节
  • fetch.max.bytes: 每批次最大抓取大小,默认50M
  • fetch.max.wait.ms:最大超时时间,默认500ms
  1. 发送请求到kafka集群
  2. 成功的回调,会将数据保存到completedFetches队列中
  3. 消费者从队列中抓取数据,根据配置max.poll.records一次拉取数据返回消息的最大条数,默认500条。
  4. 获取到数据后,需要经过反序列化器、拦截器等。

kafka的存储机制

我们都知道消息发送到kafka,最终是存储到磁盘中的,我们看下kafka是如何存储的。

一个topic分为多个partition,每个partition对应于一个log文件,为防止log文件过大导致数据定位效率低下,Kafka采取了分片和索引机制,每个partition分为多个segment。每个segment包括:“.index”文件、“.log”文件和.timeindex等文件,Producer生产的数据会被不断追加到该log文件末端。

上图中t1即为一个topic的名称,而“t1-0/t1-1”则表明这个目录是t1这个topic的哪个partition

kafka中的索引文件以稀疏索引(sparseindex)的方式构造消息的索引,如下图所示:

1.根据目标offset定位segment文件

2.找到小于等于目标offset的最大offset对应的索引项

3.定位到log文件

4.向下遍历找到目标Record

注意:index为稀疏索引,大约每往log文件写入4kb数据,会往index文件写入一条索引。通过参数log.index.interval.bytes控制,默认4kb

那kafka中磁盘文件保存多久呢?

kafka 中默认的日志保存时间为 7 天,可以通过调整如下参数修改保存时间。

  • log.retention.hours,最低优先级小时,默认 7 天。
  • log.retention.minutes,分钟。
  • log.retention.ms,最高优先级毫秒。
  • log.retention.check.interval.ms,负责设置检查周期,默认 5 分钟。

总结

其实kafka中的细节十分多,本文也只是对kafka的一些核心机制从理论层面做了一个总结,更多的细节还是需要自行去实践,去学习。

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【JAVA旭阳】交流学习

posted @ 2023-05-17 11:07  JAVA旭阳  阅读(0)  评论(0编辑  收藏  举报
回帖
    羽尘

    羽尘 (王者 段位)

    2335 积分 (2)粉丝 (11)源码

     

    温馨提示

    亦奇源码

    最新会员